找到相关内容564篇,用时6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—以佛教“度”与“解脱”概念为诠释观点(2)

    -----------  81. 大乘佛教强调自私贪心是一切恶行之根源,提出“十重戒”之戒律,其中第八戒是“悭惜加毁戒”,即对于吝啬施财施法,并加以毁谤诋毁戒。参《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》,同注6,页...  页296  庭芳】所谓“土葬了你那送子弟麻花孝衣,火烧了你那战郎君这铠甲头盔”,意味柳翠毁灭了过去自己,穿过象征死亡阶段[63]。  然而这样启悟仪式仍然必须通过真正试炼,柳母挽留柳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252369.html
  • 佛菩萨探访录——愈病救苦篇

    抹些药膏就能痊愈。虽然难以令人相信,但事实摆在眼前,不需打妄语,在我女儿身上,我看到观音救苦灵应。  我本来是信奉外道神明,神明也很有灵感,但是求神明保佑,是出自个人自私。而佛教菩萨们...法子挽救了,请母亲代为准备后事。心莲居士接到此信后,心里非常难过,母子相聚一场,总是前生有缘,但由于她是很虔诚正信三宝弟子,反而倒很镇静,唯有虔诚求佛菩萨救命而已。忽然她想起来,病人在危急时期,应诵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3552693.html
  • 心理智慧(三)

    嫌厌之时便生起嗔恚之心,并且颠倒是非,称恶为善。或因自私习气,使得原本为善之事,却由于为己所恶,一旦他人喜乐之时,便云何喜之有,并且颠倒是非,称善为恶。对于一切事物因为一念生迷而颠倒是非,不辨善恶,...因为有爱,才有执著和妄念希望所爱之人或事物永远属于自己所有,可以说爱其实是一种自私欲望。   大佛教里,代替爱是[慈悲]。   与出自于自我本位[爱]相对,是以对象为本位[慈悲]。慈悲是[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4452720.html
  • 十法界之-人法界(1)

    地狱,求生天国,是他们共同要求。佛法独到见地,却以为人间最好。这因为一切有情中,地狱有寒热苦,几乎有苦无乐;畜生有残杀苦,饿鬼有饥渴苦,也是苦多于乐。天上享受,虽比人类好,但只是庸俗自私;...十法界之-人法界   【人间(梵manus!ya,巴manussa、manussaloka,藏mi)】  意指人所住界域。梵文音译为末奴沙、摩拏史也、摩奴阇、摩奴沙、摩奴赊、摩奴奢,或末奴阇。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553050.html
  • 尊者阿迦曼修习模式

    声闻阿罗汉所给予人们帮助,所做一个完全牺牲奉献。如果他们不是那些完全纯净和不自私的人,他们绝不会为了世间而牺牲奉献一切。   这对我而言并不难以接受和完全相信,即使没有人接受它,我还是准备继续做个有信心傻瓜。因为,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生到这个世界来,也活得够久了,很足以知道我们人类吝啬和慷慨,自私和宽大─因我们以不同方式住在同一个世界里。我们悲哀与快乐,生活起起落落,始终以一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453372.html
  • 禅:敬答胡适博士

    这只有有高度修养禅师方能臻此。我们一般凡夫俗子,总是留下各式各样可以被人测估内心生活足迹;而这种内心生活总是染着自私色彩和由自私而起动机,以及为了实现此种动机而起知性计虑。因此,所谓不留痕迹...  禅:敬答胡适博士  铃木大拙   拜读了胡适博士这篇论中国禅渊博而有教益宏文之后,我所得初步印象之一是:尽管他对历史知道得很多,但他对历史背后行为者却一无所知。历史是一种公有财物,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3453559.html
  • 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(下)

    想法,是我们人类自己主观而自私“大人类主义”产物。由于有这种想法,以及“吃脑补脑,吃肝补肝”错误观念,再加上贪图口腹之欲,这些邪知邪见蒙蔽,...  (八)如何持不杀生戒   经常有人跟我讨论在家人持不杀生戒是何等困难。身为出家人整天坐在寺里,持不杀生戒当然较容易;但对在家人来说,为了赚钱养家糊口,为了生存,持此戒就不那么容易了。其实问题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154730.html
  • 一心与多门

    后悔莫及。而运用得好,为众生,为人类,做点有益工作,自己功德是自然而然事情。所以历史上有人批评,佛教即便劝人做好事,也是自私,为什么呢?好像是为自己将来如何。其实,说这些话的人第一不了解佛教,第二...来电话,他说让我来作这次演讲。题目呢,是以《净行品》为主题,这样实际是给了我一次学习机会,促使我重新认真地读《净行品》。我今天非常荣幸地来到这个大厅,做这个大厅里第一次演讲,也是和同学们作一次...

    王志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5355176.html
  • 原始佛教“无我”观念探讨

    自私观念,认为最高境界成就,必须离一切贪欲、我执,方能获致(30)。所以,从这些地方看来,佛教最初所讲“无我”观念,和后世所讲无一个不变形上实体“无我”观念不同。  二、在原始佛教兴起...原始佛教“无我”观念探讨 霍韬晦  一、前言:佛教对“我”观念传统解释  “无我”问题,可能是佛教教义中最重要问题。从印度思想史上看,这也是佛教标帜。佛教与其他教派不同,...

    霍韬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4455537.html
  • 喜乐与空无(1)

    修心”,强调克服我执和我慢方法,以及克服贪执和自私态度。相关论述有“修心八颂”等。这些开示,在上师瑜伽修行法之中,非常完整。  本文主题梵文名称是“古鲁布加”,亦即供养上师甚深方法。这原本...壹·序  序  上师瑜伽,是大乘佛教密宗檀陀罗修行重要课题之一,也是整个密宗檀陀罗修行主要架构,同时又是修行者观想动力来源。  与其他体系不同是,密宗檀陀罗式修行,主要仰赖于历代上师传承下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3555688.html